七大檢查預測心臟病
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血管病,統(tǒng)稱心臟病。近年來我國心臟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一種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慢性疾病。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約有2.9億人次,統(tǒng)計還指出,每年約有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經成為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基本上每10秒鐘就有一個死于心血管疾病!
常見的心臟病常出現如呼吸困難、心悸心慌、咳嗽、胸痛、發(fā)紺等癥狀,那么應對心臟病的最要緊的辦法,就是早發(fā)現,早治療。所以容易患心臟病的特殊人,如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者、吸煙、缺乏運動及不良飲食者等,必須定期進行以下項目的檢測,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
1、C反應蛋白檢測(CRP):傳統(tǒng)觀點認為CRP是一種非特異的炎癥標志物,但近十年的研揭示了CRP直接參與了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強有力的預示因子與危險因子。正常者低于1毫克/升;當超過3毫克/升,說明體內有炎癥。如果多次檢測均高于3毫克/升,說明該物質含量高不是由于普通的炎癥,而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2、頸動脈超聲:通過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預測心臟病,頸動脈內膜厚度與冠心病有關,如果頸動脈內膜厚度異常,說明心臟病風險較大。需要調整飲食、多運動或服降脂、降壓藥。
3、冠狀動脈CT造影及鈣化評分:冠狀動脈鈣化(CA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在粥樣硬化動脈中均存在鈣化,而在正常動脈管壁則很少見鈣化。因而,及時檢測CAC可早期發(fā)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最近美國心臟病學會基金會(ACCF)和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專家共識。
4、負荷超聲心動圖:與單純心臟負荷試驗相比,該試驗可以大大提高診斷準確性。如出現氣短、兄妹、胸痛、等心臟病癥狀都要作此項檢查,發(fā)現異常,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5、冠狀造影檢查:它能進一步明確血管堵塞情況,是評價心臟病嚴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進行支架或搭橋治療的最好方法。
6、血脂及脂蛋白(a)檢測:除了傳統(tǒng)的血脂濃度的檢測,還要檢測脂蛋白(a)的濃度,因為它是小顆粒物質,更容易形成斑塊,脂蛋白(a)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危險因素,其水平超過30每毫克分升,心臟病危險增加。飲食中一些含ω-3脂肪酸、魚油等能夠降低脂蛋白a,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可能降低其在體內的氧化修飾。
7、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45歲以上或者有糖尿病危險因素者都要查糖化血紅蛋白。因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倍,因此預防糖尿病就是預防冠心病。糖化血紅蛋白如兩次檢測高于6.5%,需要調整飲食或藥物治療。